“德国制造”的背后是:德国“制造”的孩子

 

说到德国,你会想到什么呢?

精密的仪器?精良的汽车?先进的化工,医药制造?

足球?还有啤酒?

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德国制造。

然而我们可能不知道,另外一个德国制造

那就是—德国的孩子!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部纪录片,来自朱春光导演《德国“制造”的孩子》,这是一个关于德国幼儿园的普通生活,以两个华裔孩子为线索的纪录片,看完发人深省。

整部纪录片在德国南部的一座城市因格尔斯塔特拍摄,这里也是世界著名的奥迪汽车总部所在地。

小米和小麦两姐妹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华裔家庭,从小就在这座德国城市长大,她们每天7点会准时起床,吃好早饭整理好书包穿戴整齐,因为爸爸工作太忙,所以8点多左右由妈妈送他们上幼儿园。

小米和小麦的妈妈介绍说:“在德国,一般都是爸爸妈妈一起来带孩子,爷爷奶奶还有外公外婆是不会帮忙的”

晨会

幼儿园将小朋友们分成各个小组,到了8点半,幼儿园有个Morgenkreis(晨会)的活动,是每个小组的固定例会。

师会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小朋友说出今天的日期,天气,发生了些什么事这类的话题。

能够增加孩子们之间的沟通和熟悉一些数字的概念。在幼儿园的生活中,每个小朋友都有机会在大家面前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去过的地方。

项目

幼儿园的教育过程更倾向于使用Projekt(项目)的形式。

由孩子们自己来制定兴趣点然后予以实现。每个孩子都学着自己动手把梦想变成现实。

最近大家正在做一个介绍美国的活动,每个孩子都要做一个自由女神像。经过了漫长的制作,孩子们的作品即将完工了。

一个月后,幼儿园联系了当地最大的商场,展示孩子们的成果。每一个思考、动手、讨论的过程都被记录下来并放在平台上展示。项目中表现优异的孩子还能分享自己在项目过程中的收获。

这个仪式让孩子们对自己的创作有信心并感到骄傲,也可以让更多人参与到幼儿教育中来。

在德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充分选择的权利,而不是让别人告诉他要做什么。

德国过去对于幼儿教育也有很长一段混沌时期。社会越来越需要一个有创造力的独立的人。所以渐渐地人们意识到过去的幼儿教育不再适应,德国的教育改革孕育而来。

院长说,德国教育理念深信不疑地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好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不需要克隆人。

当孩子说我可以做到的时候,将来他才能做自己生活的主人。

我们要教会他们生活不会一直美好,但是生活终将美好,重要的是保持对生活的热爱。

 

图文来源网络与微信,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欢迎给hopedialogue@gmail.com留言,我们会及时声明和删除。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