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探月见证欧中合作 政治隐忧犹存

6月2日,嫦娥6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的阿波罗环形山着陆,开展人类史上首次月球背面岩石采样返回地球任务。探测器也携带多台来自欧洲的科研设备,科学家对此次任务寄予厚望。然而,随着地缘政治形势紧张,欧中航天合作正面临越来越大的政治风险。

嫦娥探月至今,几乎每一次任务都有欧洲的参与

(转自 德国之声中文网 文章)“这真是太令人兴奋了!我们挤在人群中,看到大家都对此次探测任务如此关注,作为参与任务的科学家,感觉棒极了。”面对德国之声的镜头,法国天体物理和行星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加斯诺(Olivier Gasnault)双眼放光。他参与研发的氡气探测仪,已经随中国的嫦娥6号月球探测器于5月3日在海南文昌升空。加斯诺以及几位同事在发射场附近的海滩上和众多游客一同观看了火箭发射。  

在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变轨机动后,嫦娥6号按照计划于6月2日降落在月球背面靠近南极地区的阿波罗环形山。这并非中国的首次月球背面探测任务。早在2019年,嫦娥4号任务就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其携载的月球车玉兔2号至今仍在月表工作。2020年,嫦娥5号任务则实现了在月球正面着陆并采集岩石样本返回地球。

而此次的嫦娥6号任务,则是人类史上首次从月球背面进行采样返回。而且,相比月球其他地区,南极地区被认为含有更多的太阳系早期化石,找到水的概率也更大。  

加斯诺和他的同事们所研发的氡气探测仪,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月球土壤以及月表挥发物的迁移情况。由于太阳风轰击等原因,月表土壤会释放出氡气。从工程上而言,具有放射性的氡气比水蒸气更容易探测。科学家相信,氡气的迁移情况和水蒸气相似,因此探测氡气也有助于在月表寻找水分子。  

研制时间紧张
在位于法国南部图卢兹的无尘实验室里,加斯诺向德国之声记者展示了一台用于地面测试的氡气探测仪,其结构与安装在嫦娥6号上的正样设备完全相同。对于作为科学家的他而言,最大的挑战莫过于“月表的氡气实在太稀薄,每平方米每秒只能探测到一枚粒子”,因此仪器必须尽可能地增大探测截面积,总共安装了8个阿尔法粒子感应器。工程团队的马东(Romain Mathon)则在一旁补充说,仪器也不能太大,必须符合中方伙伴提出的体积和重量要求。

这台看上去比微波炉略大的月球氡气探测仪,并非嫦娥6号携载的唯一一台欧洲科研设备。欧洲空间局与瑞典空间物理研究所研制了一台月表负离子分析仪,用于探究等离子体和月面相互作用机制等基础科学问题。欧洲空间局行星科学团队负责人卡彭特(James Carpenter)对德国之声介绍说,他们此前已经为其他航天器研制过类似的负离子分析仪,因此在五六年前确定参与嫦娥6号任务后,能够在“对于欧洲人而言非常短的时间内快速研制出适用于月球背面环境的设备”。

图卢兹的工程师马东也说,中国方面要求的进度非常快,月球氡气探测仪的实际研制时间其实只有2019年到2022年之间的这一段时间,“工程上的挑战相当大,当然新冠疫情也对这一切毫无帮助。” 

挑战不仅仅来自工程方面 

欧洲与中国之间的航天合作非常密切、项目众多。欧空局以及高校、研究所已经参与过多次嫦娥探月任务,双方也时常联合研制科研卫星,还开展过几次宇航员联合训练,欧空局的宇航员也定期接受中文语言培训。然而,随着国际地缘政治形势日益严峻,欧中航天合作正面临不断上升的政治风险。 

欧洲空间局国际关系处主任伯奎斯特(Karl Bergquist)从90年代初起就负责协调欧中之间的航天合作。他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双方的科研合作氛围总体而言非常好,科学家们像朋友一般相互合作也相互竞争,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共同发表了很多科研成果。但是“地缘政治环境在近十年间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相应的限制也越来越多”。 

受此影响,2015年开始的欧中载人航天合作如今已经处于“休眠”状态。伯奎斯特说:“这主要是受到了来自第三方出口管制的影响。我们欧洲和美国也有很多航天合作,会用到很多来自美国的设备,但是这些设备我们不能用于和中国的合作项目,同时我们欧洲也无法不用这些来自美国的关键设备。” 

中俄月球合作断绝欧中合作之路? 

相比载人航天,包括探月在内的其他欧中航天项目暂时还没有受到太大的地缘政治影响。然而,伯奎斯特也有一些隐忧。“俄乌战争爆发后,欧盟开始对俄罗斯全面制裁。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和俄罗斯发起的国际月球自动科研站项目(ILRS)就会对我们构成麻烦:如果中国接下来的嫦娥七号、嫦娥八号任务被纳入ILRS项目之中,我们欧洲就几乎不可能再继续和中国合作探月了。” 

参与嫦娥6号任务的欧洲科学家们则暂时不担心这些问题。欧空局的卡彭特说,他和同事们都很欣喜地看到中国的月球探测以及火星探测工程从无到有一步步走向了世界级,和中国同事们也建立了很好的私交“对于我们来说也是非常棒的学习过程,我们当然对参与今后的其他太阳系探测项目有着很大的兴趣。” 

法国天体物理和行星科学研究所的加斯诺则表示,不管是和哪个国家,航天合作总是会带来很大的益处。眼下的他则需要集中精力做好数据接收的工作:由于嫦娥6号在月球背面只会停留两天左右的时间,因此加斯诺和他的同事们也只有约两天的时间在北京的飞控中心收集着陆地区的氡气数据。随后,嫦娥6号就要携带采集的岩石和土壤样本起飞返回地球。按照欧中双方的约定,此次任务的科研数据将“对等共享”。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