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波:东北的抗日行动一开始并非是中共领导的

在中共的叙事中,“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的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最早开始。中共“率先提出了抗日主张,并率先开展了抗日斗争”,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了东北的抗战”。

2017年10月,中共的教育部将 “八年抗战”改成“14年抗战”,将抗战的起点,从1937年的“七七事变”,提前到了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外界认为,中共的此举就是为了凸显中共对东北抗日中的领导权,试图抢夺抗日战争的话语权。

中国自由民主党举办【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中共的确在“九一八事变”后发表了五份反对日本侵略的文件。1932年,远在江西瑞金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也确实“对日宣战”,然而,这些并不能证明中共领导了东北的抗日行动。

东北的抗日行动最初是由东北抗日义勇军进行的。根据“杨靖宇(中共抗联领导人)烈士陵园暨南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的一篇题为“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兴起和发展”,“东北抗日义勇军”是“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各族人民、一部分东北军爱国官兵、山林队为基础自发组织起来的抗日武装力量”,“它的成分极其复杂,几乎包括了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

这篇文章承认当时的中共其实没有足够的力量来领导这支部队。文章说:“虽然中共满洲省委和地方党组织曾派出一批党员干部到一些抗日义勇军中开展工作,对义勇军开展抗日斗争起了积极作用,但力量弱小,不能左右抗日义勇军领导的决策,也无力解决义勇军内部成份复杂和思想复杂等问题。”

非但如此,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2013年的一篇文章指出,1932年中共中央“北方会议”“对东北中共的实际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危害”。“北方会议”要求中共满洲省委在东北“实行土地革命,创造苏维埃政权,武装保卫苏联”。文章说,这样的政策因为排斥义勇军和山林队等错误,造成东北党组织的异常孤立,“使得党在义勇军中的工作归于失败”。这样的政策到1933年1月底才有所改变。

东北抗日义勇军后来发展到30万人,也有说50万人的,不过,1933年,由于遭到日军的围剿,义勇军损失巨大,几近瓦解。

1936年2月,中共满洲省委依照共产国际的指令,将所属部队以及义勇军残部联合起来组建了“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日联军”最壮大的时候人数差不多3万人,规模不到义勇军时期的十分之一。抗联共有11个军,其中只有7个军隶属中共直接领导。

“新华每日通讯”2017年的一篇文章说,即便是中共领导的东北抗联也因为客观地理环境与中共中央的联系并非紧密。“地理上的距离加上当时并不发达的通信手段,使得东北抗联与党中央的联系极为不易”。文章还说,“由于同一时间上海党中央机关被叛徒严重破坏以及随后中央红军的长征,则让抗联与党中央的联络彻底中断,成了‘没娘的孩子’”。

1940年,东北抗日联军失去大部分的根据地和游击区,部队数量最后只剩不到2千人。这支队伍后来转向苏联求援,最后被编入苏联红军远东第88旅,也称“抗联教导旅”。1945年,这支队伍被苏联远东军解散。

吴波

2025年9月12日发表

(2025年9月9日,在美国纽约法拉盛喜来登酒店7楼会议厅,中国自由民主党举办【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发言)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