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搭載三名太空人的中國神舟14號載人太空船,5日上午10時44分成功發射升空。此次任務為完成以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為基本構型的太空站建造,並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
將搭乘神舟14號升空的三名太空人4日先行亮相,分別是陳冬、劉洋、蔡旭哲,由陳冬擔任指令長。陳冬曾參加神舟11號載人飛行任務,劉洋參加過神舟9號載人飛行任務,蔡旭哲則是首次飛行。
組裝「天宮」三艙三船
三名太空人將在太空停留六個月,期間主要任務為完成「T」字型的「天宮」太空站組裝建設、並建成中國「國家太空實驗室」。

劉洋4日在記者會上指出,太空站會從單艙逐步組建成「三艙三船」,期間要經歷九種組合體構型、五次交會對接、三次分離撤離和二次轉位任務。
所謂「三艙三船」,預計涵蓋天和艙、問天艙、夢天艙、一艘載人太空船以及兩艘貨運太空船。
同時還將等待「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發射到軌道後,完成14個機櫃解鎖安裝並首次進駐、且首次利用「氣閘艙」跟小臂實施出艙活動。
完成交接輪換神舟15號
其次,神舟14號將會和神舟15號「在軌乘組輪換」,首次完成天宮太空站不間斷駐留,六名太空人將在太空站共處五到10天。為了因應輪換,除了天和艙,問天艙也能提供三位太空人睡眠及生活空間。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研究員楊宇光曾受訪指出,如果正常,從神舟14和15號之間的交接開始,後續的神舟15和神舟16的交接依此類推,都是在太空交接,「能夠在極大程度上提高工作交接的效率」。
至於「國家太空實驗室」,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林西強指出,艙內可以部署25台科學實驗櫃,每一台都是一個小型的太空實驗室,可以支持單學科或多學科交叉的實驗。
其中,問天艙主要涉及太空生命科學研究,夢天艙則是微重力科學研究。他並表示,太空站轉入常態化運營後,將實施較大規模科學研究。
世界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