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竊取技術防不勝防 韓檢:5年技術外洩損失逾5千億

南韓最高檢察廳表示,過去5年在半導體、顯示器、二次電池(蓄電池)等國家重點產業領域,因技術外洩至中國等國家而造成的損失高達23兆韓元(新台幣5014億元)左右。隨著技術外洩犯罪日益複雜化,手段越發老練,外界呼籲南韓政府能加強調查能力,以減少損失。

《BusinessKorea》報導,南韓最高檢察廳指出,自2022年9月成立「技術外洩犯罪調查支援中心」以來至本月,共有226人在經調查後遭直接告發,其中有73人遭到逮捕和起訴,同期並追繳1238億韓元(新台幣27億元)犯罪所得,包括三星電子、SK海力士等科技巨擘和具有高技術競爭力的中小企業,都連續遭受損失。

請繼續往下閱讀...

例如,曾在SK海力士中國分公司任職的一名韓籍金姓員工,因在2022年被中國華為旗下子公司海思半導體挖角,並向海思洩露晶片技術,違反與SK海力士簽訂的保密規協定,今年5月初遭首爾檢方逮捕和起訴。

許多核心技術外洩,是透過國內企業員工轉職到外國企業、設立空殼公司、簽訂虛假僱用合約等非法手段。最近有外國企業在南韓設立法人實體,以合法性為幌子來竊取技術的情況。一些新手段也不斷出現,例如設立不實施專利實體(NPE,俗稱專利蟑螂),在海外發起專利訴訟,並索取和解金,或透過虛假陳述,向中國等國家非法出口具有潛在軍事用途的半導體晶片等。

隨著技術洩密手段日益多樣化、複雜化,尤其是在尖端技術領域。檢方調查的難度和負擔也日益加重,追繳犯罪所得的比例仍然很低。檢方透露,2019年至2024年起訴的396件技術外洩案件中,有96件是違反「產業技術保護法」,涉及到將國家核心技術外洩到海外的行為,並預估在2020年至2024年的5年間,全國因技術外洩而損失的金額約23兆韓元。

一名業內人士指出,有些中國企業試圖透過接觸設備供應商來取得設定值,以複製南韓國內的量產系統,這類間接技術外洩,難以防範或懲罰。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