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需,是对十几亿中国人民一场“空前的大洗脑”。
作者: 郭一平
一个原统计系统的官员,被称作著名学者、经济学家在一个投资报告会时表示,中国房价仍会平稳上升,未来10年总体是一个看涨趋势。他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他认为“市场对住房的需求有增无减形成上行压力”。听到这里,我彻底明白了,他讲的是刚需,刚性需求!刚需,是那些无良官员、经济学家、大学教授们,几十年来,对十几亿中国人民一场“空前的大洗脑”。
啥叫刚需?我给你打个比方,举个例子。我坐火车从河南郑州要到北京去,火车一路上不停,车到了石家庄,火车上许多人都要到卫生间方便。列车员说,进卫生间一次,100元,想进就掏钱,不进算了,谁要是受不住了拉车箱里罚款一万元。
我憋得小肚子疼,浑身直打颤,别说100,就是200我也掏,活人总不能让尿憋死吧!看到没有?这就是刚需!
住房,同进卫生间一样,那是必需的,不是可有可无的。我家有个破电视,是那种大后脑勺式的,现在都是超薄液晶的了。可那玩艺儿贵,我买不起,可以不买。谁厉害咱不惹,啥贵咱不吃。可我总不能几代人天天睡大马路吧?夏天睡大马路还能凑和,可是一到了冬天,下了大雪,冰冻三尺,我总不能还睡大马路吧?
住房,医疗,教育,这三种东西,不能光用经济观点来分析,也不能光用经济手段来调节。因为这是民生问题。我总不能天天睡大马路,总不能让孩子不上学,总不能有病不看等着死!利用这三样东西烘托刚需,就是趁火打劫!
假如你渴得要命,有一口水可以得救。我正好端了一碗水,我对你家人说,这碗水,一万块。要喝你拿钱,不喝算了!你肯定得拿钱,命比钱更值钱。这不也是“刚需”?其实,说起刚需很可气,也很可笑。现在的地方政府,就是握住老百姓的致命东西,把人往死里整。
谁不需要住房?谁不需要看病?谁家的孩子不要上学?美国有没有这种刚需?日本有没有这种刚需?人家咋不用这折腾自己的人民?
住房、医疗、教育,不能光用经济学来分析,而要站在民生的角度来分析,这是一个严峻的问题。说白了,这三种东西,是一个当官者人责任!要执政为民,这三种东西,不能拿来拉动经济和赚钱。要说刚需,那农民的小麦、大米也是刚需,500百块钱一斤也照样得吃,对不对?也由它疯涨去吧?
真正的执政为民,一定要把这三种东西当作阳光和空气,给予人民。因为这是一个人的基本东西。
我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作专家学者,但是听了那众多的“大学教授”“经济学家”“著名学者”的话,我不得不佩服——郭先生才是中国真正的学者和专家!为什么?专家学者最重要的不是智慧,而是良心。
一个仅有智慧而没良心的东西,不仅不是专家学者,而是一个祸害社会和百姓的毒瘤,谁要还在住房、教育、医疗上,再提“市场需求”“刚需”,他就是良心坏透了!
相关文章:当谎言变成阳光和空气的时候
20世纪中叶,那位受人尊重的德国牧师马丁·尼穆勒,曾经如此嘶哑和经典地留下了这段著名文字,而今刻在来美国一个犹太人死难者的纪念碑上:刚开始他们来抓共产党人,我没有站出来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党员;接着他们又来抓工会会员,我没有出来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会员;他们抓基督徒的时候,我也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基督;后来他们来抓犹太人,我还是没有出来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最后,当他们来抓我的时候,已经没人能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所以,当最近几天有个老同学喋喋不休缠住我,对有关国家社保局欲推迟退休时间和延长养老金发放年限,这个目前在社会上沸沸扬扬的话题s抒发其“义愤填膺"之际,我对他的第一个表示就是,微笑着把中指竖起来,想品尝吗……
实在不是我存心想侮辱他,就是终于逮到一个机会,用他早已习惯了的方式,教育他一下。就像他过去反复嘲笑我“不识时务”、“多管闲事”……
甚至当我在自己的博文里面,对过去几年来,国家发改委的指鹿为马和满口雌黄流露一下自我感受之际,这位仁兄都要怀着深厚的阶级友爱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无私情怀,义正词严地批评我“吃饱撑的”!他其实也有一句话经常把我呛得翻白眼:西方民主社会好,你怎么不投胎过去呢?
我只能这样说,这些人被奴化久了,不但骨头软化,更加无可救药的可怕之处在于,他们的精神和脑子早就缺钙了,却自以为是感觉良好,很圆滑,很世故。就像笼子里的京巴小狗,偶尔竖起耳朵吼叫几声,也不过就是原本已经放在自己盘子里的骨头,突然间被主人无故拿走了几根而已。
西方有这样的谚语:不自由,毋宁死!而许多中国人却信奉“好死不如赖活”的苟且。
他们已经习惯了在谎言中生活,而且游刃有余。有时候,这些人恰恰是有些谎言的受害者,却假装不知。不但假装浑然不知,而且还显得津津乐道,几乎就有滋有味,偶尔还要自欺欺人孳生出一些哲理灵感。比如前几年流行一句话:生活如同强奸,我们反抗不了就要习惯享受。
去你妈的脑残,强奸犯上来首先几个耳光把你打昏在地,或者掐着喉咙、捂着嘴巴搞你,你享受个屁!
现在有看不见的手要动你的养老金了,你就急了,开始突发醒悟,敢说发改委昨天关于电价的听证结果,是胡说八道了?
比如最近在CCTV热播的那部电视剧《知青》,明明就是一部颠倒黑白,粉饰那段屈辱历史的谄媚之作,却有那么多人宁愿被它明目张胆的谎言意淫而乐此不彼。我多次问一些收看这部电视剧的前辈,也就是当年那场上山下乡运动的受害者:你们当年是那样的吗?这部电视剧真实吗?
回答几乎就是无一例外的摇头了:没有那么安逸哟。不是那个样子的……
说穿了,所谓”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和”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不过就是在冠冕堂皇的口号之下,一场轰轰烈烈的驱赶和流放,一场所谓的”阳谋“。属于罪恶文革的一部分。和当年红色高棉把金边市民、知识分子驱赶到农村,没有多少本质上的差别。五十步与百步之间 的距离,也就是缺少屠刀和血腥味。
实事求是地说,什么叫“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就是从中学一刀切,初一、初二、初三,”停课闹革命“折腾够了,在工厂停工,大学关门,几百万青少年无处着落的情形之下,领袖大手一挥,红卫兵小将们空前绝后的一场颠沛流离和离乡背井。所谓把“知识献给农村”口号,基本就是屁话加谎言。当时学校完全停课,文革闹腾几年,实际上到农村的孩子们,就小学高年级水平、最多初中水平,甚至有社会无业分子,何来“知识青年”?
没个人自愿、没起码人权、没基本自由、没生存条件、没生产条件,更没有发展前途,其结果就是以策划者的彻底失败,遗祸无穷,对未来、对民族的大规模犯罪为结局。
如果说CCTV的谎言影视节目,可以看做为戏说之类。如同当年那些有关帝王将相的戏说电视剧,大可不必认真。但《人民日报》这次的贻笑大方就真的把脸丢大了——
看了6月12日该报女记者访问朝鲜,并实地参观后撰写的文章,全国人民一起无一例外“泪奔”了。与拼死拼活、却矛盾百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国相比,女记者的笔下的朝鲜,一切好似天堂:医院实行免费医疗,孕妇入院,连餐饮也由医院免费提供。多胞胎婴儿还会收到来自国家领导人的礼物,全部教育费用国家一律承担;最让我们感慨不已的是,设施优越,环境一流的幼儿园里,朝鲜的花儿朵朵们,有专业营养师负责调配营养,每天要吃5顿饭……
于是顺理成章,女记者们那是相当的感动:“从出生到走向社会,朝鲜儿童得到的精心呵护和良好教育令人感慨万分”。
叫人如何不羡慕嫉妒恨死背时嘛!都”大国崛起“了,JDP全球第二了,我们的老百姓至今对免费医疗还处于望眼欲穿的阶段。哪个孕妇的餐费是自己老公掏钱?国家领导人什么时候有心情给多胞胎婴儿送感人肺腑的礼物哟?至于幼儿园的伙食水平,我想眼下的年轻父母们是感同身受的,这和你的孩子出多少钱,上什么档次的幼儿园,是有绝对切身关系的哟。
问题是如此天堂般的人间乐土,为什么每年还要国际社会援助它那么多粮食,能源。更别说,几十年来我们节衣缩食往这个黑洞般的国家丢进去几百个亿的”肉包子“、难以计算的粮食、军备物资和石油产品……
这就是某某日报的无耻和谎言成性了。它即使知道自己想代表的人民了解真相,了解朝鲜在金家王朝统治下,已经多年饿殍遍野。知道有多少朝鲜人为了活下去,冒着巨大的危险逃到中国、俄罗斯……知道这个由三个肥头大耳的独裁者一脉相传,把自己的人民禁锢得行色匆匆,面黄肌瘦的这个政权,有多么的无耻和残忍?但这个报纸还是忍不住要说谎话,而且是弥天大谎。
不过光天化日之下撒谎,也是要付出代价的。看看最近几天的微博和网友们的嬉笑怒骂就知道了。这几个女记者和她们的报纸,已经成为大家的笑料。以至于有人兴高采烈策划着要在下届两会上提议,“建议把《人民日报》主编的孩子送到幸福的朝鲜幼儿园去 ”,看你还敢不敢胡说八道?
当谎言变成阳光和空气的时候,会不会有一天,人民不高兴,后果很严重呢……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欢迎给hopedialogu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