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请你看看真实的台湾农村

前言:早就想看看台灣的農村,是窮還是富?

台灣的農村,第一印象是非常乾淨。

進入台灣,首先看見在禁菸場所吸菸可罰款2000元至 10000元新台幣的告示,各地皆有,農村也不例外,這可要注意啊。

所到之處,無論城市農村,看不見菸頭、塑料袋、廢紙等常見垃圾。

ADVERTISEMENT

農村看不見雞飛狗跳,牛奔豕突的景象,大概都實行了圈養吧。

一路上的農舍,修建得都很好,都是鋼筋水泥的,沒有茅草屋、土坯房、石板房。

台灣農舍和城市房屋差不多,西式的。

大陸的農舍建築得再好,也帶著農村味。

ADVERTISEMENT

台中附近的農村,低矮的建築物頂上,都安放得有一個白色金屬罐子。這套灰色建築是農舍,我問的司機,他說是是水罐,裝水的。

台灣實行定期停水制度,那是用來存水,以備不時之需。

前一天晚上看電視,說高雄明天停水。在快到高雄時,問台灣陳導,高雄停水,我們怎麼辦?他說,賓館不會停水,你們放心使用。

大陸應該學習台灣節水。津京地區,用水緊張,還為此花費幾千億元南水北調,而北京附近的高爾夫球場幾十個。

我當時也將信將疑,後來在房屋中介公司那裡,看見陽光農舍,我相信了,農舍也可以這麼好。不是那種茅草屋、石板房。

排水溝,用水泥修建得整齊美觀,裡面流的竟然是清水,不是污水。

台北附近的農田,竟然修建得非常整齊,好像到了歐洲。

在不動產公司看見的農舍圖片。原來農舍也很值錢啊,你看這套兩層樓的農舍,很不錯哈,這都是帶著院子裡的土地一起出售的,這些錢在台北買房子沒問題。

台灣地接陳導指給我看農村的農舍,我真不敢相信那麼好的房屋是農舍。

據陳導說,家電設備在農村比較普遍,算不了什麼,台灣的農村早在一九五三年前後就已經買了自行車啥的。

現在農民自己已經有汽車了,運輸、送貨都很方便,不比城市差多少。

老有所養,是中國人自古以來追求的目標。台灣農民只要每年交養老保險費,交15年費用,可以中斷,即可到期領取養老金。現在台灣農民都有養老保險。

每一個人都會生病,看病也就成為一個家庭支出的大項目。現在,台灣農民有了醫療保險,比較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農民和漁民,醫療保險比例,是個人拿 30%。

台灣不分農村城市戶口,大家的戶口都一樣。在城市居住的農民,也可以享受城市人一樣的待遇福利。比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規定的各種補貼,只要你符合條件即可。

任何一種發展模式都難免遭到質疑,也沒有任何發展模式不存在問題,但有個不爭的事實——台灣農村很富裕!

如何治理好農村,是常令發展中國家頭疼的問題。二戰後從落後農業地區躋身於發達工商業地區的案例本來寥寥無幾,台灣農村的發展才被視為典範中的典範。

台灣有3.6萬平方公里,三分之二是丘陵和山地,農業發展的先天條件欠缺。

台灣人口密度居全國各省份之首,在世界也排到前10名,人稠地少,人均耕地面積小。

台灣天災不斷,颱風洪澇地震幾乎無年不有,每年對農業的摧殘相當嚴重,過去十年間,因災害導致的農業損失年均80餘億新台幣,2005年曾高達200百多億,莫拉克颱風造成的損失,保守估計已近百億。

在天時地均不利的情況下,行政院農委會的數據則令人驚奇,台灣共有農戶74.8萬餘家,每家農戶年均收入約為93.7萬餘元。每個農戶家庭平均只有4口人,也就是說,農民年人均收入23.4萬(相當於人民幣5.9萬)。

而以消費水平最高的台北來說,近幾年北京、上海物價已與之逼近,台灣農民以如此收入。

在物價更低廉的鄉村生活,富裕程度可想而知,因此82%的農戶擁有私車家,100%農戶有優良的私人住宅。

那麼台灣農村為何如此美好,比大陸農村富裕這麼多?

台灣農村的富裕現狀,除了土地改革之外,其實還有許多更重要的因素。

當代發展中國家與已開發國家,其農業產值所占GDP比率,則能反應出根本性問題。

雖然各國都把農業視作「立國之本」,知曉「民以食為天的重要性」,但在工商業日益發達的社會,農業地位高,產值小是不爭的事實。

以台灣為例,1952年農業產值占台灣GDP的35.9%,工業只有18%,十年以後,農業產值的比率降到26.8%,工業產值從此超過了農業;1997年,農業產值所占比率僅有2.42%,今天更降到可憐的1.51%。這並非台灣的特例,從歐美日韓到中國大陸,發展過程中都逃不脫這個規律。

台灣農村發展治理的成功,從制度上說,早年的土改是原初動力,為工商業注入資金,釋放大量農業人口進入城市;地方自治、農會制度、護農政策保障農村可持續發展。

從經營上說,蔣經國時代大力推動農民種植高價值農作物,使得農民收入連年翻番,實現了普遍富裕,而農民大量兼營製造業、服務業、旅遊業,進一步提高收入;目前台灣農戶家庭的收入,有近8成屬非農收入。

從社會發展角度說,台灣現代工商業發展的巨大成功,消解了大量農村人口,也為農民增收提供更多機會。

大農圈(nydsc889)里有躬耕農業的種養大戶,也有洞悉市場的企業家;有神通廣大的產業經紀人,也有逼格超高的品牌策劃人;有研究農業的教授,也有制定政策的官員;還有村官、投資家、電商達人……這個圈子,給你的不只是市場信息,還有一大批有價值的農業朋友。

图文来源网络与微信,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欢迎给hopedialogue@gmail.com留言,我们会及时声明和删除。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